330782000000/2022-498499
衛生、體育、醫保/醫藥管理
通知
關于印發《義烏市創建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義政發〔2022〕54號
2022-10-10
主動公開
有效
字體大?。?/span>大 中 小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義烏市創建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義烏市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義烏市創建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發〔2019〕43號)(以下簡稱《意見》)、《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浙委發〔2020〕27號),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的重要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為引領,實施健康戰略,努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強市,力爭創建成為首批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具有義烏辨識度的共同富裕示范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中醫藥需求,從而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
根據《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緊緊圍繞數字化改革鍛造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搶當“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定位要求,立足當下我市中醫藥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高起點、高水平落實各項重點任務。
到2025年底,我市的朱丹溪中醫藥文化品牌基本形成,城鄉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實行全覆蓋,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群眾對中醫的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治未病”養生保健理念深入人心,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持續向好,產值力爭突破150億元。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國際傳播能力全面提升,成為貫徹落實重大決策的先行區、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先行區、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著力建設成為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三、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惠民。以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中醫藥發展為了人民、中醫藥成果惠及人民,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保證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堅持傳統優勢、突出特色。充分發揮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優勢,健全完善中醫藥發展工作機制,把握好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突出丹溪滋陰養生保健特色優勢,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進中醫藥在創新中不斷形成新優勢。
堅持對外交流、激發活力。充分開展“一帶一路”中醫藥文化交流,推動中醫藥文化和服務融入沿線國家衛生體系,推進中醫藥產業和國際貿易的契合,不斷激發中醫藥產業新活力。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中醫與西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統籌中醫藥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注重城鄉、區域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醫藥發展整體性和系統性。
四、創建主題
弘揚丹溪文化、提升中醫服務、促進產業發展。
五、主要任務
(一)開展朱丹溪中醫藥文化推廣傳承
1.組建丹溪學術傳承隊伍。不斷充實丹溪文化研究內容,建設丹溪學派傳承培育基地,設集朱丹溪文化醫、教、研、發一體的中心工作站,選派優秀醫務工作者為群眾提供丹溪學派醫療服務,擴大社會影響。開展學術活態傳承,分層次培養名中醫人才,研究推廣丹溪古方、名方用于專病特效療法,打造影響全國的浙中丹溪學術中心。開展古籍醫案整理,向海內外征求丹溪弟子現存文物古物,發掘文化內涵。積極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研究院等高端大學及臨床科研機構合作,運用開發養生特色古方制劑用于研發,轉化數個特色產品為醫藥產業提供支撐。
2.做強丹溪文化傳播載體。做好朱丹溪中醫藥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廣泛宣傳非遺特色,提高丹溪文化知名度。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整合建設朱丹溪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匯集社會各界特色文物集中展示,包括丹溪學術內涵、傳統炮制技藝、古代醫案醫書等。結合中醫藥進社區、進學校、進基層、進企業活動,開展多層次的文化推廣,提高中醫藥社會認知。
3.加強“一帶一路”交流合作。開展“中國-義烏朱丹溪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系列活動,承辦丹溪學派年度學術論壇。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醫藥交流,設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中外客商中醫藥服務體驗站,面向各國醫學愛好者開設“一帶一路丹溪講壇”,更直觀地推廣中醫。依托國際貿易和義新歐線路優勢,大力宣傳丹溪文化,打響中國義烏“丹溪故里、養生圣地”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廣朱丹溪養身壽老學說,使之融入沿線國家衛生保健體系。借助知名展會開辦中醫藥文化展,廣泛招引國內外中醫醫療特色器械、養生滋補藥材及中醫文化作品,促進文化交流及經貿合作。
(二)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1.優化中醫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形成梯隊合理的人才隊伍,實施“名醫促名科,名科鑄名院,名院育名醫”的“三名”協調發展戰略,以??苾瀯莘床溉瞬懦砷L,全面實現“綜合醫院技術新,??漆t院重點明,基層站所口碑好”的科學格局。加大對中醫醫院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級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等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的投入。鼓勵“西學中”,與中醫藥大學合作舉辦兩年制西學中培訓班。探索基層中醫醫生“市培鎮管村用”培養機制,到2025年底再委托培養面向基層的專項中醫本科人才10名以上。通過“義烏市名中醫”培養專項工作新培養20名群眾認可的優秀中醫師,市中醫醫院國家級重點??平ㄔO水平進一步鞏固提升,再建成2個以上省級重點中醫???。二級以上民營醫院、各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衛生院)全面建成1—2個中醫藥治療優勢特色學科,全市建成2家以上的市級名中醫館。鼓勵民營醫院參與“三名”建設,開展民間一技之長中醫和民間方藥挖掘保護工作。
2.推廣“治未病”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保健領域主導作用,構建市、鎮、村居(社區)三級中醫預防保健網絡體系,市中醫醫院成立“義烏市中醫養生中心(治未病中心)”,市疾控中心成立中醫預防保健科,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中醫養生科(治未病科),各村級服務機構落實預防保健人員,采取多種形式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為群眾提供精準正統的中醫知識培訓指導。積極申報中醫健康素養省級試點,在目標鎮街或社區全面開展中醫健康素養提升工程,組建“朱丹溪中醫藥養生”巡講團,以《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為基礎全面開展巡講,對區域慢病、常見病進行早期干預,將中醫藥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廣泛結合,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義診、“三下鄉”“送醫送藥”活動,使中醫養生保健的基本理念和知識得到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真正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常用養生保健內容和方法得到推廣。
3.實施中醫藥一體化管理機制。全面深化中醫分級診療服務,健全保障機制,通過醫療行為規范管理、中醫處方點評等工作促進中醫藥服務能力共提,實現中醫醫療質量管理一體化。實施放心藥工程,通過醫共體間實行中藥材聯合采購降低采購風險,通過強化監督確保藥材質量,鼓勵開展中藥飲片調配、炮制、煎煮、寄送改革,建立中藥飲片供應中心和共享中藥房,推廣中藥自動化煎煮,統一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探索第三方企業參與管理,實現中藥飲片規范使用和集中管理一體化。加快中醫醫療機構信息化進程,建設智慧中醫醫院和互聯網中醫醫院,提高服務效率,實現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
4.開展中醫優質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醫共體牽頭單位引領作用,在醫共體內通過人才技術雙下沉實現中醫專家共享、特色??乒蚕?,建設更多的經典??撇》?、專家示教工作站,帶動區域中醫特色??颇芰Ψ€步提升。結合中醫藥康復優勢,鼓勵開展醫養服務,探索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途徑,實行基層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科室全覆蓋。以市婦保院為試點開展婦幼保健服務創新,到2025年底,初步建成以中醫服務覆蓋全生命周期為特色的新體系。
5.落實“三醫”聯動醫保改革機制。探索中醫藥服務收費價格改革,合理提升中醫診查費標準。擴大中醫藥醫保報銷比例和范圍,將中醫“治未病”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擴充中醫門診治療慢特病種醫保范圍,鼓勵醫療機構院內中藥制劑研發使用的醫保支持,定期對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項目價格進行調整,增補合規的中醫服務項目,推廣中醫優勢病種醫保支付改革,探索實行中醫優勢病種與西醫同病同價,提高純中醫類醫療機構和科室住院報銷比例。
(三)加快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1.培育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鼓勵全市中醫藥文化醫療資源與休閑旅游有機結合,發展中醫藥文化旅游經濟,支持森山健康小鎮、丹溪文化園、三溪堂保健院申報省級中醫藥旅游示范基地。到2025年底形成多個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特色旅游線路和中醫休閑養生專業街區,因地制宜地融入中醫養生知識傳播、藥食同源膳食品嘗、中藥培植工藝展示、中藥炮制技藝參觀、花茶藥酒品鑒體驗等主題的活動項目,提供中醫針推、刮痧、藥浴、芳療等外治技術為特色的中醫藥保健服務,全力打造成集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生態產業等項目于一體的中醫藥旅游休閑平臺。
2.扶持鞏固中醫藥產學研工作平臺。發展中醫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引進品牌企業、互聯信息品牌平臺,建立健康云數據中心,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鼓勵大德藥業、三溪堂、森宇集團等本地知名健康企業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運用,加大對名方、名藥研究成果的轉化利用,鼓勵各醫院開展院內制劑推廣,鼓勵各企業重視傳統特色經典方藥、特色技術發掘和研究,建立完整產品標準體系,促進鐵皮石斛、益母草研發和規模生產。結合朱丹溪養生文化和義烏傳統美食,發展丹溪醉核桃、丹溪紅曲酒、紅曲酒醋、鐵皮石斛、梨膏糖、蜜棗、艾葉粿等系列養生食品產業,讓朱丹溪中醫藥文化通過優勢產業項目得以繼承發揚,與經濟發展互促互進。
六、實施步驟
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周期為5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試點啟動階段(2022年7月底前)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安排部署任務,分解工作責任,啟動先行區建設。
(二)整體推進階段(2022年8月—2024年12月)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初步形成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工作機制。2024年底邀請國家、省中醫藥管理局對先行區建設工作進行階段性評估。
(三)評估總結階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
開展全面評估,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形成成熟可復制可推廣的中醫藥發展改革先行機制。2025年下半年,全面總結先行區的成功做法和主要經驗,形成工作評估報告,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可復制推廣的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機構,明確職責
成立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衛健局、科技局、民政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文廣旅體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市場發展委以及各鎮街等相關單位為成員,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組織、指導、協調實際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衛健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按照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職責分工,各有關部門認真履職,全力推進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
(二)創新機制,政策扶持
強化中醫藥產業投資獎勵扶持政策,對開發本地傳統特色醫養保健項目及改良現代中藥工業體系的項目加大政策傾斜,全面推進全市中醫藥健康產業良性發展。落實公立中醫醫院的投入政策,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范圍,研究探索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補助辦法,進一步探索完善中醫藥人員薪酬激勵機制。
(三)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深化“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以朱丹溪中醫藥文化成功申報國家非遺項目為契機,采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和群眾宣傳義烏中醫藥發展歷史,宣傳丹溪特色養生保健知識,傳播中醫“治未病”理念,進一步增強中醫文化自信,不斷促進全民“信中醫、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的發展氛圍,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中醫藥事業改革的良好局面。